顯示具有 聽說讀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聽說讀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星期二, 10月 05, 2010

傾城有感

范柳原與白流蘇在飯局上,遭酒醉起鬨的東道主逼婚,范不答,只見一陣沉默尷尬。這情節不是出現在原著裡的,而是電視劇編劇的貢獻。令人讚佩的是她把流蘇寫得世故與聰慧,給自己與范公子留了面子與下台階,她說道:自離港返回上海日夜思念,只因心中有情,心中有情又何必在乎婚姻嫁娶,只要彼此相伴足矣。對啊,他明白范要的只是情人而不是妻,她也明白自身的處境就是個情人而不是被定位在妻,何苦自討沒趣。女人在這當口能夠冷靜理智的化解,而不是急著跳出來逼男人斬雞頭說明白以捍衛自身的窘,實在需要大智慧。這劇倒也不是瞎編,原著裡的白流蘇本也是被塑造得溫婉但富心機。男人在緊要關口閉而不答總容易造成傷害,這白流蘇巧妙化解席間的尷尬實在值得讓男人更加疼惜。

心有所感,略述以誌之。

好在,不世出的才女在後面的篇章裡,毀了整個城以成就范白的愛情,流蘇也算愛得不枉~

星期日, 3月 16, 2008

critical reader ?

休假的某個下午晃進書店裡, 沒有目標的四處游移著, 閱讀的慾望在體內漲縮, 像心跳似血管, 在情緒稍高的狀況下鮮活的跳躍著, 陳述著一種渴望. 然晃了半天沒有發現可供閱讀的書在架上陳列, 倒是一個高挑的混血美女吸引了我大部分的注意, 打扮入時燙著一頭稍亂的捲髮, 合身剪裁的白色襯衫與及膝的裙, 五步之遙外便可嗅聞到她身上散出誘人的濃重的香水味, 是很突兀的存在, 在這安靜書店的一隅.

離開B1回到F1, 突然瞥見期待已久的這本, "接近無限透明的藍" 當下沒有猶豫買了便走.

找這本書一陣子了, 但是都沒有結果, 直到這陣子才有認真的出版社重新譯出了這本書. 對啊, 我很好奇, 當年村上龍以新人之姿24歲之齡初試啼聲的成名作, 還拿下芥川賞, 到底是有多厲害, 我想我不能不知道. 儘管他這幾年多重而混淆的身分不是很讓我認同.

還沒看完, 感想待補, 可是我又納悶了, 怎麼, 怎麼這本書沒有引言, 沒有所謂的前序後跋, 沒有自序或代序, 沒有一丁點背景介紹或說明, 沒有找一堆所謂名人雅士背書是沒有關係, 可是, 怎麼整篇就這樣沒頭沒腦的開場, 又沒頭沒腦的結束, 連目錄篇章也沒, 是次世代的簡約風格嗎, 看了很不習慣吶, 還是我太八股??

張惠菁也有新書了, 翻了翻又放回去. 我想問, 關於讀者閱讀的習性, 跟對於作者人格認同有沒有一點相干? 故宮發包圖利弊案惹的一身腥的張, 就這樣沒有交待一走了之, 調查局與地檢署尋她不著, 留下一堆謎團與爛帳. 身為一個形象清新的知名作家, 是不是應該有符合社會期待的交待與作為? 整件事的是非對錯沒查清楚前是不應論斷, 但遠走他鄉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令人噁心, 竟然自干墮落到與伍澤元陳由豪之流無異. 我不會再買她的書了我想.

白石一文 "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" 看了1/3, 還不錯, 感想待補請期待~

靜下心閱讀是一種享受, 有對的音樂咖啡跟一個可以抽煙的空間就更要命的爽, 最近想安靜, 想平靜, 想寧靜, 看書, 然後寫一點狗屁想法, 希望屆時真可以吐一點狗屁出來!!

星期日, 8月 26, 2007

亦舒?

這些日子, 常花時間在網路上讀著他人的BLOG, 看著別人分享生命中的美好, 在生活中所習得的經驗, 以及苦痛. 有兩個我最最喜歡的格主, 書寫的筆法, 生活態度與自省的深度, 每每能引起我的共鳴, 巧合的是, 這兩人竟都是生活在香港, 竟都是女子, 竟不約而同的愛讀亦舒. 感到意外, 這個城市的文化教育竟能滋養出這樣的書寫人, 又亦舒在這個文化裡扮演什麼樣的啟蒙角色嗎? 查了查亦舒 : 倪匡之妹, 兄妹與金庸三人被稱為“香港文壇三大奇跡”. 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, 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, 而亦舒創流行言情小說. 金庸與倪匡作品我熟的很, 倒是亦舒, 今次網路上隨意找了兩篇讀了, 恕我淺薄, 啥也沒讀出來. 只有更加納悶. 倪匡是科幻, 沒有想像的限制, 金庸是俠義與歷史, 身為漢民族都要能融入其中. 惟亦舒, 不知道是時空背景的差距, 還是目前的自己沒餘暇領略其文中底蘊, 總沒能感覺被寫進心坎裡那種感動. 打算近日在書單裡, 加進一本亦舒的《朝花夕拾》, 我想找找, 那兩位格主字裡行間給予我的那種感動, 是不是在這兒能尋得一絲端倪.